Telegram的資料是加密的。普通聊天採用客戶端到伺服器的加密方式,確保傳輸過程中資料安全;而“秘密聊天”功能使用端到端加密,只有聊天雙方能解密檢視內容,連Telegram官方也無法訪問,從而提供更高的隱私保護。

Telegram資料加密機制解析
Telegram的加密原理是什麼
多層加密結構: Telegram採用多層加密系統,在訊息傳輸過程中,資料會經過客戶端加密、伺服器中轉加密以及接收端解密三層處理。普通聊天採用MTProto 2.0加密協議,該協議結合了AES加密、RSA加密和Diffie-Hellman金鑰交換技術,確保訊息無法被中途截獲或篡改。
動態金鑰交換機制: 每個使用者在通訊過程中都會生成臨時加密金鑰,金鑰不在伺服器中長期儲存,而是即時生成與銷燬。透過動態金鑰交換機制,即使通訊鏈路被監控,也無法解密使用者訊息內容,因為金鑰不會重複使用。
客戶端與伺服器分離式加密: Telegram的設計理念是分離式安全防護,訊息在傳送端經過加密後傳輸至伺服器,再由伺服器傳遞至接收方客戶端。伺服器儲存的資料始終是加密狀態,只有使用者裝置持有的金鑰才能解密,因此即便伺服器被攻破,攻擊者也無法直接讀取聊天內容。
普通聊天與秘密聊天的區別
加密方式不同: 普通聊天使用客戶端到伺服器的加密模式,即訊息內容在傳輸途中加密,但會以加密形式儲存在Telegram雲端,以便使用者多裝置同步。而秘密聊天使用端到端加密技術,訊息僅在傳送方和接收方裝置上加密與解密,任何第三方包括Telegram官方都無法讀取內容。
資料儲存方式不同: 普通聊天的記錄會儲存在Telegram雲伺服器上,使用者可以隨時在不同裝置上同步檢視;秘密聊天的資料不會上傳到雲端,僅存在於雙方的本地裝置中,一旦退出聊天或刪除對話,內容將徹底消失且無法恢復。
功能特性不同: 秘密聊天提供了更多隱私選項,例如設定訊息自動銷燬時間、防止截圖提示以及禁止訊息轉發等。普通聊天雖然支援加密傳輸,但不具備這些額外的隱私保護功能,適合日常非敏感交流,而秘密聊天則適用於高度保密的資訊溝通場景。

Telegram端到端加密詳解
如何開啟端到端加密聊天
進入秘密聊天功能: Telegram下載後,進入與某位聯絡人聊天的視窗,點選對方頭像或右上角選單,選擇“開始秘密聊天(Start Secret Chat)”。該功能僅支援一對一聊天,不適用於群組或頻道,開啟後Telegram會自動建立一個端到端加密會話通道。
確認加密狀態: 成功進入秘密聊天后,聊天介面會顯示“已啟用端到端加密”提示,同時頂部綠色鎖狀圖示表示該會話已加密。使用者還可點選鎖圖示檢視加密金鑰指紋,與對方核對確認,以確保通訊未被第三方中間人攻擊。
設定自毀計時功能: 在秘密聊天中,可點選右上角選單選擇“設定自毀計時器”,設定訊息的生存時間。訊息一旦在對方裝置上顯示並達到時限,會自動刪除,不會殘留在伺服器或任何裝置中,進一步提升隱私保護。
端到端加密的資料傳輸流程
訊息加密與金鑰生成: 當使用者傳送訊息時,Telegram客戶端首先使用隨機生成的會話金鑰對訊息內容進行加密。該金鑰透過Diffie-Hellman演演演算法在雙方裝置之間安全交換,確保除了通訊雙方外,任何伺服器或第三方都無法生成相同的解密金鑰。
加密訊息傳輸路徑: 加密後的資料從傳送方裝置經網路傳輸至Telegram伺服器,但伺服器僅作為“中轉節點”,並無法解密內容。伺服器會將加密資料直接轉發至接收方裝置,全程不會保留或儲存任何解密可用的資訊。
接收端解密與訊息銷燬: 接收方裝置接收到加密資料後,使用本地儲存的私有金鑰進行解密並顯示訊息內容。若設定了自毀計時,訊息在顯示後會在預定時間自動刪除。Telegram不會在雲端儲存任何端到端加密訊息的副本,確保通訊的唯一性與不可追蹤性。

Telegram伺服器加密安全性
Telegram伺服器如何保護資料
多重加密層級儲存: Telegram伺服器採用多層加密架構對使用者資料進行分段保護。每條訊息在上傳到雲端前都會經過AES-256位對稱加密,同時加密金鑰與資料分離儲存在不同的資料中心。即使某個資料中心被攻擊,攻擊者也無法獲得完整的資料與金鑰對應關係。
地理分散式伺服器結構: Telegram在全球部署了多個獨立的資料中心,使用者資料根據地區進行加密分片儲存。每個資料中心僅儲存部分加密內容,且無獨立金鑰訪問許可權,這種分散式安全結構可以有效防止單點攻擊導致的資料洩露。
嚴格的訪問與審計機制: Telegram伺服器採用零信任訪問策略,內部工程師無法直接讀取任何使用者資料。所有伺服器訪問均需要多重身份驗證並記錄審計日誌,任何未經授權的訪問嘗試都會被即時攔截與上報,以確保資料始終處於受控狀態。
資料在傳輸過程中如何被加密
客戶端到伺服器加密: 當使用者傳送訊息時,Telegram客戶端會首先使用MTProto協議對訊息進行加密,隨後才將加密後的資料傳送至伺服器。傳輸過程中採用HTTPS與TLS雙重保護層,確保第三方無法攔截或篡改資料內容。
資料中轉時的再加密: Telegram在伺服器中轉訊息時會自動重新生成臨時金鑰,對資料包進行再加密處理。每次會話使用獨立的加密金鑰,即使攻擊者截獲部分資料包,也無法拼湊出完整資訊,有效抵禦中間人攻擊(MITM)。
伺服器到接收端的安全傳輸: 當訊息傳輸至接收方時,Telegram伺服器會再次驗證資料完整性並透過安全通道傳送。接收方使用自己的裝置金鑰進行解密,整個過程確保訊息從傳送到接收的全鏈路加密,不會被任何中間節點讀取或修改。

Telegram隱私保護措施
Telegram如何防止訊息被擷取
端到端加密防擷取: Telegram透過端到端加密技術確保訊息內容僅在傳送方與接收方裝置上加密與解密。伺服器無法訪問明文資訊,即便資料在傳輸過程中被攔截,第三方也無法破解或還原訊息內容,從而有效防止監聽與擷取。
動態加密金鑰機制: 每一次通訊會話都會自動生成新的臨時加密金鑰,金鑰只在會話期間有效,並不會重複使用。即使攻擊者掌握了舊金鑰,也無法解密新的通訊內容,這種動態金鑰更新機制極大增強了防擷取的安全強度。
網路層安全協議加持: Telegram在傳輸層使用MTProto 2.0協議,該協議基於TLS與AES多重加密封裝,並結合隨機資料包混淆技術,使資料流量難以被分析或還原。即使遭遇中間人攻擊,攔截者也無法辨識通訊內容或訊息來源。
使用者隱私在雲端儲存中的安全保障
雲端加密儲存設計: Telegram將所有使用者聊天記錄、媒體檔案及群組資料以加密形式儲存在雲端。資料分塊加密後再上傳,每個加密片段使用獨立的金鑰儲存在不同的資料中心,即使部分伺服器被攻破也無法重組完整資料。
資料與金鑰分離存放: Telegram採用“資料與金鑰分離”機制,加密金鑰與資料從不存放在同一物理或虛擬伺服器上。只有在使用者請求資料訪問時,系統才會臨時匹配金鑰進行解密,整個過程在記憶體中完成,不會產生可追蹤副本。
最小化資料訪問策略: Telegram嚴格限制後臺系統與員工的訪問許可權,除非涉及安全審計或使用者授權,任何人都無法檢視儲存內容。同時所有云端訪問操作都會記錄日誌,防止內部濫用或外部攻擊,確保使用者隱私得到持續保護。
Telegram與其他通訊軟體的加密對比
Telegram與WhatsApp加密方式對比
加密模式差異: WhatsApp預設啟用端到端加密(E2EE),所有訊息、語音與通話內容都由Signal協議保護,伺服器無法讀取任何使用者資訊。而Telegram僅在“秘密聊天”中採用端到端加密,普通聊天則使用客戶端到伺服器的加密模式,以便支援多裝置同步。
資料儲存機制不同: Telegram的普通聊天內容會加密後儲存在雲端,使使用者可在任意裝置上訪問聊天記錄;而WhatsApp不會在伺服器中儲存訊息,一旦訊息送達接收方就會從伺服器刪除,因此無法像Telegram那樣實現雲端同步。
安全透明度區別: WhatsApp的加密協議源自開源的Signal協議,任何人都可審查其安全性;Telegram則採用自主研發的MTProto 2.0協議,雖然經過多次安全審計,但並未完全開源,這在隱私透明度方面略遜於WhatsApp。
Telegram與Signal加密技術差異
加密協議不同: Signal使用雙層安全架構,包括X3DH金鑰交換與Double Ratchet演演演算法,保證每條訊息都有獨立的加密金鑰;Telegram則基於MTProto協議構建,其端到端加密僅限秘密聊天功能,雲端同步聊天不使用完全端到端加密。
隱私理念差異: Signal主打極端隱私保護,不儲存任何使用者元資料,也不支援雲端聊天同步;Telegram則在隱私與便利之間取平衡,允許加密雲端儲存以實現跨裝置訪問,但這意味著伺服器仍儲存加密資料。
功能與安全權衡: Signal強調“無痕通訊”,所有訊息可自動銷燬且無法備份;Telegram則提供更多社交功能,如頻道、群組與檔案分享。雖然Signal在安全性上更封閉,但Telegram在安全與功能性之間取得了更廣泛的使用平衡。